2016年,3D打印未来之路该怎么走?

(作者:非白三维CEO、讯点科技创始人 一刀)


        作为此领域国内较早的商业化试错者,这两年也算目睹了行业兴衰。看着很多人热血沸腾,而我渐渐选择沉默少言。但回想起来这两年我们在公司内部的探讨中,我们几乎预判准了行业的每一次拐点和走向。所以新年还是想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分享一下。

 

工业级市场依旧有巨大的潜力


        经过12、13、14这几年的热闹和15年的大洗牌,行业格局初定。我们细细回想起来,3D打印本身是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的形式出现的。那么他的革命性,就应该集中体现在能否合适成本下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那么这对时间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就十分严苛。

        那么手握不少现金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制造业就是最值得期待的市场。况且我们还有大量的家庭手工作坊,这些作坊多作为大厂的补充加工生产单位。没几个人,几台机器,小规模对外接单,而这个制造业从业群体,反而是对自动化小批量生产需求最为迫切的一群人,而这些点都是3DP的点,有巨大的潜量市场没有被释放。

        在工业领域,工业级的解决方案在这三年爆发式的增长和需求已经验证了此项技术普及的威力。

        另外,我们的消费和生产方式在升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大工业生产方式会变为,按需小批量,成本相对可控的柔性生产。在这种生产变革的过程中,我们的消费端涌现出了众筹、预售、O2O等模式。对应的我们的生产端,也需要从批量大规模的生产,变成小规模个性化的生产。快速成型手段一直是我们的追求。O2O的巨大意义在于我们实现了按需生产,可以说现在外卖行业的现状应该是工业制造领域追求的目标。而大家不愿意完成B2C-C2B的转型,原因很简单:成本!成本!成本!高度分工和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生产的平均成本。

        而小批量生产需要大量的柔性生产链,苹果用CNC切MAC外壳开始了第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3DP参与柔性生产链的潜力。目前工业领域3DP参与更多的还是在研发和测试阶段。而3DP参与柔性生产链必然以材料限制的突破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为标志和信号。

 

消费级市场还没有真正到来

    

        这么长时间,我还是不看好国内桌面级市场,是因为目前3DP桌面级别产品还是做为一个Geek产品出现,我们的这块市场能存活是因为市场够大。我们有足够的Geek、包括教育市场让我们行业的先行者去养活和长肉。当然我们也看到可喜的现象是,3DP桌面级产品在帮助大量的创客,大量降低了早期产品的开发,提高了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国内也不缺乏一些非常优秀的掌握核心技术的桌面级产品,不在是电子市场买堆套件,安装一下,放个开源软件进去打个logo就卖的状况了。

        但是真正的持续性的市场,应该以上游柔性生产链改造为标志和信号,如同如今普及的PC和手机都是超过上个世纪的超级计算机的。一个C端的产品应该是足够傻瓜和智能的。淘汰物流的最高校的手段应该是数据的流动,举个栗子,在明朝从广州送一封信到帝都那是骑马要跑一个月滴,如今只需要一封E-mail搞定。同理当一个产品高度柔性生产之后,易损部件的数据化生产之后,我们是可以实现down个文件自己打印的。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我们之前整个生产方式应该足够智能、柔性、和数据化的。

 

这个阶段并不看好平台企业

   

        行业平台这种东西说白了,就是一个拉皮条的生意,当然你也可以说的高大上一点叫做流量生意。但是作为一个流量生意也好,撮合交易也好,前提条件是有足量的买家和卖家在商业上产生流动。如果这个基础条件没有形成,那么平台这种对市场成熟度有高度依存性的物体,存在的根基就不稳固。

        零售业已经是相当巨大的体量,也就孕育了屈指可数的电商公司。至于目前还处发展期的小细分行业的平台,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平台是一个细分市场高度成熟,供过于求的时候,为了降低资源浪费和冗余度而产生的调配机制,他的意义在于促进各项交易的有效流动和提高全行业的效率。没有之前的行业铺垫,这个点的构建会是无源之水。

 

以上仅个人看法

   

        以上所有观点大家当茶水段子看过就好了,个人拙见别太较真。一刀现在醉心于三维扫描领域的研究,如果大家有好玩和有趣的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和人才可以推荐给我。没事可以一起探讨,Wechat:xdyd2012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