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首次在太空当“菜农” 栽培装置部分来自3D打印

11月11日是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进入组合体第二十四天,航天员景海鹏(右)在天宫二号介绍太空中的植物栽培情况:“我们就像是太空的‘农民’,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钟的时间来照料生菜。”图为航天员在天宫舱内查看白色装置内栽培的植物。

据景海鹏介绍,“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一般是先播种后浇水,但由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只有吸水软化后,种子才能放进去,所以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就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水分流失。种子发芽后,我们就会拿掉地膜,把安装在白色装置顶端的灯打开,给生菜提供光照。灯光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合而成的,主要偏红色。”

1479085100512798.jpg

据航天员中心环控生保研究室副研究员王隆基解介绍说,“白色装置的固件是3D打印的,都是尼龙性材料,比较轻便,白色和绿色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视觉效果也很好。这次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暂时不让航天员食用。我们要把植物采样带回来,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比如检测植物表面的微生物是否超标。只有检测合格后,我们才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栽培的蔬菜。”

《3D打印世界》——中国3D打印行业第一本专业月刊(点击可在线阅读) 

搜索官方微信账号:“3D打印世界”,新鲜、有料、深度3D打印资讯,尽在3D打印世界!

相关新闻

新闻标签

中国人
Baidu
map